药师经讲解网

“不捉钱宝”戒律中方便方法“说净”是怎么回事?

发布时间:2019-11-15 10:49:28作者:药师经讲解网

问题六、

第六个问题:弘一大师说过:沙弥戒诸位已知道了,此乃正戒,共十条。其中九条同八戒,另加“手不捉钱宝”一条,合为十。但“手不捉钱宝”这一条平常人不明白,听了皆怕。不知此“不捉钱宝”是易持之戒。戒律中有方便方法,叫说净。经过说净的仪式后,亦可照常自己捉持。最为繁难者是正戒十条外,于比丘戒亦应学习,犯者结罪。我初出家时不晓得,后来学律才知道。这样看来,持沙弥戒亦是不容易之事。师父能不能解释一下?

这个呢,戒律是这样说的。“说净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僧人不摸金钱,而居士他又想供养僧人衣服,但是他又不能亲自去做这个布施,所以就有一个“说净”的处理方式。他要先找净人,什么是净人?就是常护持三宝的居士。他跟他(净人)说:“你看看,我想供养这里的僧团每人一件衣服,我又做不到,因为我时间很忙,麻烦你替我做这件事情。”他把他的钱财交给净人。然后又回到僧人那里,跟僧人讲,说:“师父你去找哪个居士就可以得到衣服了,我已经跟他说好了。”这时候,僧人如果认为这个供养清净,他才能去取这件衣服。如果这个净人不给衣服,通过六次要都不给,这个僧人再告诉原先供养那个人说:“这个事还得你自己处理一下,我去了六次他也没给我衣服,还是你们自己处理吧。”这就完事了。

(编者注:关于此处所说的“说净”方式,“六次”的说明。见《分文不取》,3.王戒(raja sikkhapada)

“假如国王、大臣、婆罗门或居士将买袈裟的钱托付使者:‘用这笔钱买袈裟,供养某某比丘。’该使者来见比丘,说:‘尊者,我为您带来买袈裟的钱,请接受它。’比丘告诉使者:‘我不接受买袈裟的钱,我接受适时如法供养的袈裟。’使者问:‘尊者,谁是为您服务的净人?’如果比丘需要袈裟,他可以指出为他效劳的人,不论是寺院的净人或在家居士,说:‘某某人是比丘的净人。’使者嘱托该净人之后,回来对比丘说:‘您所指出的净人已经受我嘱托了,尊者,在适当的时侯去找他,他将供养您袈裟。’

比丘需要袈裟时,来找净人,可以出言要求或提醒他二或三次:‘我需要袈裟。’如果要求二、三次之后得到袈裟,这样很好。万一没得到袈裟,比丘可以默然站在净人可见到的地方四到六次,如此做之后,若得到袈裟则很好。万一没得到袈裟,比丘再作任何努力,因而得到袈裟则违犯尼萨耆波逸提罪。

假如比丘得不到袈裟,他应该亲自或派人通知遣使送袈裟钱的施主:‘你所寄来为比丘买袈裟的钱没带给比丘任何利益,请收回你的钱,别使它遗失了。’这是比丘应该做的。”

这条戒的注疏提供了许多须知,能帮助比丘了解在不同的场合该怎么说、怎么做。)

  这个说净有多种方式,但是原则上不管你怎么说,就是不允许僧人摸钱。并不是说,通过我说净,你僧人摸钱就没有问题了,不是这个意思。通过说净的方式,这个金钱不是僧人摸,而是由这个居士(净人)来替那个想供养的居士来完成这件事情,并不是让僧人自己来完成,这个必须明确。

\

不是说用居士来代替僧人收钱,这不允许的。而是这个居士(净人)替那个居士办事,以达成那个居士供养僧人的愿望,也满足僧人的需要。这才为说净,否则的话还属于不净,是不是?

所以关于这个问题,很多人看法不一样。不光是居士看法不一样,有的出家人看法也不一样。因为这条戒律啊,多少年来它在这个理解上已经出现了误差。在每一条戒之间,每句话的连接上,有时语言会有所简略。有时候一条戒律可能是由两个内容同时组成的。所以有时候你要不持“不捉金钱戒”,你想真正看懂“说净”这条戒律是很难的。如果你要持这条戒,而且不管谁怎么说,我肯定要持这条戒,坚决不要钱,这样的话你才能逐渐、逐渐发现里面的奥秘。

\

  所以说,这个说净是不一样的。我在北京的时候,有个师父也要供养金钱,但我不收金钱。都跪下、说净供养,那我也不收。说净,这个是清净当受。“清净”,什么叫清净呢?不是你直接去摸金钱叫清净。我刚才讲了,他是通过把钱交给居士,委托居士去办理,来达到供养僧人衣服的目的,这为清净。否则的话,你说是通过把金钱给了那个居士,那个居士再给你(僧人),那都不算清净。就僧人不摸金钱这条戒律,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不能犯的。

  这条戒律容不容易持?实质上,这条戒律最好持。持这条戒律,很多的戒律都能持起来。如果这条戒律破了,有很多的戒律你都不能去正确得理解。就像人似的,一个人的内脏器官,你肝脏有病了,必然要会影响到心脏和肾脏。如果肾脏有病了同样也会影响了心脏和肝脏。所以说,哪个器官都不能让它有病,它们都是一体的东西。

  戒律也是这样,你如果有一条戒律不能去持,必然会导致其他的戒律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,会造成“疾病”的。而且你也不能正常地修行。所以说我们想学佛法,又想深深地了解佛法,必须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,才能真正地深入经藏。

  什么叫深入经藏?首先你能严持戒律才能深入经藏。因为你没有具备深入经藏的法船和工具,你怎么能去深入呢?那什么是深入经藏的法船和工具呢?那就是戒律。所以说佛法以戒为基础、为根本。戒定慧首先是戒,后才生定,由定才生慧,这才是三无漏学,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式。

所以说,我们僧人持戒已经成为佛教当前最主要的一个问题。你想得到佛法,你要能够持这条不摸金钱戒,那是最容易得到佛法的。这个容易啊,分你是为了什么目的?如果你为了生存,为了像世间人一样能够享受,能够自在,能够去方便,那金钱可能是起的作用更多。如果你为了佛法,为了能够早日解脱,我的看法,你只有持这条戒律才是真正的方便,这是最容易成道的戒律。所以说容易,你想往哪容易?要往世间上,那你摸金钱容易。要往佛法里,那就是持这条戒律是最容易的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师经全文

  • 药师经注音

  • 药师经解释

版权所有:药师经讲解网